黄道共多少个星座-黄道上的星座
82
2024-09-06
摘自《历史上那些牛人们》(和讯财经原创)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皇帝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的正妻为皇后,肩负母仪天下的神圣使命。(和讯财经原创)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和讯财经原创)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此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和讯财经原创)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九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三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九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实际上是他不愿意立皇后。(和讯财经原创) 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呢?(和讯财经原创) 其一,和秦始皇的特殊出身有关。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多数人认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不止。后来她又与缪毐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缪毐甚至于酒后大骂众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与我斗口乎?母亲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成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暴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将其母赶出咸阳,并迁怒于吕不韦,罢免其相国之职,后又下诏命吕不韦速徙蜀中,不得逗留!并且给吕不韦写信说道: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鸩酒自杀而。(和讯财经原创) 因母亲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一直伴随着秦始皇,而且由对母亲的怨愤,发展和泛化成对一切女人的仇视,造成他后来在婚姻上的偏执。尽管他的后宫里充斥着六国佳丽,但他只是把她们当作发泄和仇视的对象,或者满足生理需要的工具。秦始皇对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佳丽非常鄙视,痛恨她们抛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但对守贞重节的女子却倍加赞赏。据说有一个年轻寡妇名清,她数年如一日遵守妇节,秦始皇曾赐令她旁座,与自己平起平坐,而秦时就连当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着,少有赐座之事。秦始皇还为这名寡妇修筑了一座怀清台,以彰扬其事迹。至今蜀中有一山名贞女山,便是该寡妇曾经寡居的地方。(和讯财经原创) 所以说,由母亲的行为而形成的心理伤害和心理扭曲,由怨母而仇视女人,是秦始皇一直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讯财经原创) 其二,立皇后的标准过高。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26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这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和讯财经原创) 天下初定,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和讯财经原创)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和讯财经原创)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始皇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和讯财经原创)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自己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和讯财经原创)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始皇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由于是第一个将中国基本统一的帝王,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左看右看,后宫佳丽中竟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标准。(和讯财经原创) 其三,秦始皇志在天下,担心立了皇后会对他有所掣肘。由于身世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了秦始皇从小刻薄、多疑的性格。一方面心气极高,他连年征战,横扫六国,抚定四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他可能担心立了皇后会对他有所掣肘,妨碍他实现远大的理想。(和讯财经原创) 其四,秦始皇是个工作狂,公务繁忙,整日埋头工作,无兴趣考虑后宫的事情,以至于迟迟没立皇后。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倒是省却了许多沉湎于后宫的时间以及麻烦。他每天日理万机,白天审理案子,晚上批阅公文,而且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当时的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每天批阅这么一大堆竹简,工作量着实不小。(和讯财经原创) 其五,沉湎于长生不老的迷梦之中,无暇顾及后宫之事。众所周知,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情有独钟,为求长生延迟了立皇后之事。秦始皇曾四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三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老之药,还派徐福率领三千名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徐入海数年,哪里找得到仙药,又耗费巨大,他怕秦始皇发怒,于是谎称可得仙药,但是海上常有巨鲛出没,无法靠近,请派神箭手用连弩射杀巨鲛。秦始皇便令人捕杀巨鱼,还亲自到海边观测大鱼出没,甚至想自己入海尝试求仙。这种对长生不老梦想的浓厚兴趣和孜孜追求,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对其他事情的兴趣,结果之一便是导致立皇后这一大事却被置之脑后,终其一生也未立皇后,成为历史上唯一终身都没有立皇后的皇帝。
华夏正统而言,不承认世上任何其他皇帝。但天朝正统衰落时,中国本土会出现多个皇帝并存的情况。但是他们会互相不承认。当一方臣服于另一方时,就得改称?王?。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欢迎读者朋友阅读。
历史属牛帝王刘启 (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历史属牛帝王刘庄 (东汉明帝)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使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 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历史属牛帝王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历史属牛帝王刘辩 (东汉末年少帝,后改为弘农怀王)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
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历史属牛帝王司马丕 (琅邪王)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361年至365年在位。
公元342年,司马丕受封琅邪王。361年,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1] 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司马丕在位时期,军阀斗争激烈,桓温当国,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慕容部猖獗和东晋发生多次战争均以东晋败退而终。司马丕还是一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中书帖》等。
历史属牛帝王杨广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统一中国,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 ,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
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
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 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历史属牛帝王李湛 (唐朝敬宗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2年,得年18岁。
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为皇孙,父亲唐穆宗时为遂王。母王氏是他的妾室。元和十五年,祖父唐宪宗逝世,父亲继位,是为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申,父亲穆宗逝世。癸酉,李湛即位柩前,时年十六。
即位后,奢侈荒*。沉迷击鞠(古代马球),喜欢半夜在宫中捉狐狸(打夜狐),史称?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
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历史属牛帝王李漼(唐懿宗)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唐宣宗长子。
唐宣宗驾崩,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在位14年,终年41岁。
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是唐朝倒数第四个皇帝,其即位后,虽然?器度沈厚,形貌瑰伟?洞晓音律,犹如天纵?,但游宴无度、沉湎酒色,以致政治腐败,唐朝政局更加风雨飘摇,亦导致大中之治的成果消失。
1、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与吴广在大泽乡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2、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秦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
3、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
4、玄奘(602~664),名陈祎,更名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
5、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更是千古名篇。